美国《国家利益》11月20日文章,原题: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可是大事。那中国军队将会充当什么角色?
尽管贸易、金融、国际关系类的刊物充斥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章,中国的军事出版物对此却向来谨慎含蓄,反而更愿关注相对直接的战略问题,如海上争端。因此,为数不多的相关文章更显得重要。
《中国国防报》一篇评论表示,中国海上丝路的目的是打开航行自由,促进合作安全……文章称,美国长久以来一直寻求通过岛链战略来牵制中国,随着中国崛起为海洋大国并积极推进海上丝路战略,将难以避免美国的强烈抵制甚至反制措施。此外,海上丝路还面临诸多挑战,包括“不断加剧的大国角力、海上争端、治理问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”。
《军事文摘》的一篇文章显得较为尖锐。作者是解放军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的大校,因而从此文可一定程度上看出中国海军对海上丝路的坦率看法。这名海军大校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海上丝路战略是打破美国封锁扼控的需要……美国不断挤压中国海上方向的战略空间,以致东出海峡水道的危险加大”。作者还说,印度是对中国海上贸易通道的潜在威胁。文章多次使用“封锁”一词,观点显而易见。作者还提到其他非传统安全威胁。比如,“世界五大恐怖海域”中四处就在海上丝路沿途。有意思的是在文章结尾处,作者认为陆军和空军难以远征,而海军可随心所欲,因为“在国际水域……没任何限制”——美国海军规划者可能对此会心一笑,因为他们提出相同理由。作者呼吁中国加快建造大型和中型航母及打造远征能力。
上述文章给出一些初步证据,显示解放军确实在认真思考其在“一带一路”大倡议中的角色。尽管认为军事战略是海上丝路主要动机的看法目前似乎牵强,但这些文章显然都触及到对威胁的评估。实际上,这些分析得出的共同主题是,存在与安全困境有关的强烈对抗态势。这意味着,对于海上丝路“新角色和任务”可能带来的机会主义游戏,中国军队并非不屑于玩。就这方面而言,他们的行为可能与拥抱“再平衡”的美军相似。(莱尔·戈德斯坦,乔恒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