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新同学:
你们好!欢迎来到美丽的榕城,乌龙江畔,旗山下——福州大学!
在经历过高考后,你可能已经深深领悟到健壮的体魄、健康的心灵是完成学业的根本保证,也是未来事业成功的基础。没有健康的身体,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梦想。从迈进大学校园的第一天起,就要树立“预防为主”意识,培养文明、健康、卫生、科学的生活方式,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,顺利完成学业。
一、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
生活、学习有规律,遵守时间,信守承诺、保持清洁和遵守纪律。不酗酒、不吸烟、不吸毒,增强公共卫生意识,不断提高自我保健能力,达到身体不但没有疾病,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,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的现代健康标准。
二、培养健身运动的习惯
经常参加有一定质量的健身锻炼可增强体质、防止疾病、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益。每天锻炼一小时,健康工作五十年,幸福生活一辈子。健身锻炼应因地制宜、持之以恒、循序渐进、科学高效,同时应注意防止和避免运动创伤的发生。切忌用一次锻炼来弥补过去对体育运动的忽视。锻炼之前充分的准备活动,是预防运动损伤的关键。如果在运动中出现轻微的软组织损伤(关节扭伤、肌肉劳损等)应采用休息、冰镇、压迫、抬高这四种自我疗法,如果两三天之后损伤会有明显的控制,此时可以开始热敷,帮助损伤软组织的恢复。但应该注意,当运动中出现受伤部位严重肿胀或明显疼痛、受伤肢体无法活动或出现畸形则应及时就诊,以免耽误了治疗时机。
三、夏秋季节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
夏秋季是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多发季节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、伤感、细菌性痢疾及由除上述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,往往引起腹痛、腹泻、恶心、呕吐及发热等症状。食物中毒是指吃了不洁或有毒食物而导致的疾病,最常见的是细菌性食物中毒,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含有细菌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。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病率较高,多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,主要有腹痛、呕吐、腹泻、发热等症状。
预防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要严把“病从口入”关,在夏秋季特别注意:
(一)注意饮水卫生且不喝生水。
(二)加强饮食卫生。
1.尽量在学校食堂就餐,不吃过期变质食品、不吃生冷不洁食品。
2.不买街头无证小贩的饮食,夏季尽量减少聚餐。
3.不采摘和食用野果、野蘑菇。
4.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、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。
(三)保持个人卫生。勤剪指甲、勤换衣物,特别是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流水洗手。
(四)做好环境卫生。寝室要保持清洁和空气流通,垃圾及吃剩的食物要及时清理以免招引苍蝇,餐具要做好防蝇防尘。
(五)及时排查和诊疗疑似传染病或食物中毒。如发现有传染病早期症状或疑似食物中毒症状时,应及时到校医院或福州市区医院进行诊疗和排查,以确保做到早发现、早治疗、早报告。
四、日常饮食和健康
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,同时也是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和养成良好生活、饮食、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。合理的膳食习惯和全面、均衡营养摄入是保证在校大学生健康体魄的两个必要条件。
(一)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
1.饮食有节,定时定量,避免过饥过饱,暴饮暴食。
2.养成吃早餐的良好习惯。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,及时补充营养是一天中脑力、体力恢复的重要保证,尤其对于在校生,不吃早餐将直接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,思维滞后,因此早餐一定要吃好。
3.改正饮食随意性大,吃饭太快,零食代替正餐,饮食规律受情绪好坏影响等不良饮食习惯。
(二)全面均衡的营养
1.各种食物营养搭配合理,保证鱼、肉、蛋、奶、豆类和蔬菜、水果的摄入。
2.不偏食挑食及盲目节食,多食新鲜蔬菜水果。
3.学习紧张或考试期间一定要注意加强营养,因为在人体处于紧张状态下,一些营养素如蛋白质、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消耗会增加。要注意这些营养素的补充,像鱼、瘦肉、肝、牛奶、豆制品等食物中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,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等。
(三)防止“病从口入”
1.饮用新鲜、清洁的水,不吃超过保质期的食品。冰箱保存的食品要加热蒸煮熟透后方可食用,以防病原体进入体内引起胃肠道疾病。
2.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。花生、大豆、米、面粉、植物油等发霉后,可产生黄曲霉素,是一种强烈的致癌(特别是肝癌)物质。
3.少吃或不吃熏制或腌制的食物。如熏肉、咸肉、腌酸菜、腌咸菜等,这些食物中含有一种可能导致胃癌和食道癌的化学物质。
4.不喝过烫的水。不吃过热、过硬、烧焦或太咸食物。
5.少吃高脂肪、高糖食物。长期高脂肪、高糖膳食可能导致人体胸腺、淋巴腺萎缩,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,癌症如乳腺癌、肠癌、前列腺癌以及糖尿病、高脂血症、冠心病、高血压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。
6.饮食要“杂”,粗细兼顾。防止饮食过于精细,致使胃肠道处于“幼稚”状态。这么一来,膳食结构失去平衡,很容易造成维生素、纤维素、矿物质、微量元素的缺乏,同时也易引起胃肠功能降低、抵抗力下降而致病。
五、军训期间健康指导
不少大学新生是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异地求学,在入学后会出现一系列原因不明的不适症状,如失眠、乏力、全身不适、头晕、胸闷、食欲减退、恶心、腹胀、腹泻等,有时还会发生全身斑疹等过敏现象。有的人在稳定下来生活一段时间过后,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,上述症状慢慢就会自行消失,也有少部分人身体素质会因此而下降,对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。这是因为生活环境如饮水、饮食、气候、地理环境的改变,引起机体不适应而出现的一种暂时性的功能紊乱综合症。加强自身调节,将水土不服症状减至最低限度。应适当的安排好生活和饮食,均衡摄取营养,加强体育锻炼,同时可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,以将这种不适症状减轻到最低限度。尽快熟悉新的环境,适应新的大学生活。
(一)防止高温中暑
中暑是高温影响下体温调节功能的紊乱,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劳作所致。
△中暑患者入院前急救方法:
1.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、阴凉、干燥的地方,如走廊、树荫下。
2.使病人仰卧,解开衣领,脱去或松开外套。若衣服被汗水湿透,应更换干衣服,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(应避免直接吹风),以尽快散热。
3.用湿毛巾冷敷头部、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,还可以在额头、颞部涂抹清凉油、风油精等,有条件的话用温水擦试全身,同时进行皮肤、肌肉按摩,加速血液循环,促进散热。
4.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、淡盐水,或服用人丹、藿香正气水(胶囊)等解暑。
5.一旦出现高烧、昏迷抽搐等症状,应让病人侧卧,头向后仰,保持呼吸道通畅,同时立即拨打校医院电话(22866903)或拨打120电话,求助医务人员给予紧急救治。
(二)个人防护措施
1.出行躲避烈日。夏日出门要备好防晒用具,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活动,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,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。如果必须外出,一定需要做好防护工作,如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、戴太阳镜,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,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。此外,在炎热的夏季,防暑降温药品,如十滴水、人丹、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,以防应急之用。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、麻、丝类的织物,应少穿化纤品服装,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,引起中暑。
2.别等口渴了才喝水。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,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。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,每天喝1.5至2升水。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分,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。另外,夏季人体容易缺钾,使人感到倦怠疲乏,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。
3.多食蔬菜瓜果。夏天的时令蔬菜,如生菜、黄瓜、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;新鲜水果如桃子、杏、西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%,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。另外,乳制品即能补水,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。
4.保持充足睡眠。夏天日长夜短,气温高,人体新陈代谢,消耗也大,容易感到疲劳。充足的睡眠,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,既利于工作和学习,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之一。睡眠时注意不要长时间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扇下,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。
福州大学人民武装部
2014年9月2日